不破不立,唯新为进!仓前街道开启“腾笼换鸟”新
2022-03-16 17:38:55 来源: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不破不立,唯新为进。创新是对自我的突破,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灵魂,也是余杭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天气回暖,余杭迎来春日暖阳,在仓前街道的高桥工业园区内,施工队正干得热火朝天。这是一家有些年头的产业园,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对产业创新的要求增高,传统园区也开启“腾笼换鸟”的进程。在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统筹下,高桥工业园区里原本产能落后、创新力不足的企业被淘汰,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将进驻,以期让园区产业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我们每月两次收集更新存量空间数据,围绕落后产能淘汰、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实施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仓前街道区域发展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创新是经济建设中勇创新高的动力,而产业园是为人才的创新思维、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的平台。在新时代科研重器和综合性创新中心备受瞩目的同时,传统工业园区也紧追创新发展步伐,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方式焕然一新。

高桥工业园区的旧貌换新颜并非个例,位于龙潭路7号的未来研创园,已先于它实现了蝶变,从老旧工业厂房变身为科技创新园区。在研创园入驻企业中,“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企业、估值1亿美金以上的“准独角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约有50家。在传统工业园区中铺上创新的沃土,让企业开启创新发展之路,保障了科研成果瓜熟蒂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还仅是仓前的两处工业园区,截至今年1月,该街道所有园区已累计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7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8家,为区域创新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从仓前街道放眼余杭区,自从全区启动大孵化器战略以来,科创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建设提质增速。余杭重点把握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平台。在未来科技城创新多元化的孵化载体建设用地模式,用村级集体经济留用地指标置换打造“健康谷”,努力破解推进“全域创新”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在良渚新城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国内首个集科研、临床、产业、教学四位一体的国际生命科技小镇,成功承办三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在钱江经济开发区联东U谷产业园内引进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整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创新学术成果及人才资源,努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和国际一流的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园区创新能级。

营造产业创新环境,高度聚集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创新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余杭区创新能力已逐步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在全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上发挥新作用。

在园区内,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研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余杭区715家企业登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其中,新认定企业507家,勇夺全省第一。创新已成为余杭的“杀手锏”,有望在下一轮发展借此突破重围、再创辉煌。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将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型、国家型、枢纽型科研重器。依托创新平台和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中心。持续创建综合性创新中心,力争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新突破。提质扩面“大孵化器”战略,加快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同时出台人才新政“黄金20条”,打造国家化人才特区,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

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任李洁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说:“我们要汇聚满天星,形成银河带,加快构建由科技领军人才、青年双创英才、高技能工匠人才构成的人才梯队,争创全省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策源地和国际化人才中心。”

回首来路,果实累累;放眼前途,充满希望。下一阶段,余杭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创新赢得主动,发挥好“金字招牌”作用,持续打好“创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