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金华市委会发言推进金义一体化重在共情聚心
2022-04-12 14:40:18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

高洁委员代表民革金华市委会发言

推进金义一体化重在共情聚心

大都市区建设居市委五大战略之首,做强金义黄金主轴是关键之招,加快金义一体化是绕不开的必答题。一体化是系统工程,统一规划、统筹产业、共建设施都很重要。我们建议:一、综合交通要先行。建议轨交体系快完善,出行方式要多样,大路小路须便民,以城市道路的标准和要求,把邻近乡镇的“毛细血管”全接通,让金义之间通勤更方便,同奔“共富路”。二、民生服务要统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政策要通盘考虑;小车免费通行要扩大到整个金义间高速公路;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等民生设施,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优质资源要共享。三、精神文化要相融。共同凝练人文精神,为加快一体化奠定共同心理基础,合力发展红色旅游,联手举办文化活动,促进两地心相通、人相亲,架通文化“连心桥”。

章宏委员代表九三学社金华市委会发言

以高能级工业平台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工业强,经济才能强。市区经济弱,根在工业弱。平台能级低,亩均税收低,产业层次低,这是市区工业三个痛点。市区“龙头”要舞起来,必须打造高能级工业平台,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一、以重整山河的气魄整平台提能级。一个区要重点做好一个主平台,抓紧工业平台整合,重点打造几个高能级平台,一个平台要重点主攻一个产业,砸锅卖铁培育主导产业,管理权责要配套,责任压下去,权力放下去,服务跟上去,把平台做大做强。二、以壮士断腕勇气整土地提效益。做实工业用地分母,做大亩产税收分子,守住工业用地红线。三、以低头绣花功夫整园区育产业。以准公共产品来定位,建管分离专业化运营,以数字牵引强化公共服务,研究建立退出机制,精准点穴,催动制造业破茧蝶变。

徐军山委员代表金华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合力合规助推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先进制造业的主力,民营企业强,金华经济才能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合规建设,打造柔性执法环境,筑牢风险防火墙,是护航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我们建议:一、“路标”多一点,“路障”少一点。通过“吹哨”预警、协议和解、承诺整改等柔性手段,让企业早排雷、不踩雷,少出事、不出事。要把清单开出来,把“哨子”吹响来,把平台搭起来。二、善意多一点,棍子少一点。首违要从轻,执行要精准,协调要尽心。三、激励多一点,约束少一点。有效激励是关键,行政合规改革要加快,企业主动合规要推动,多方协作,合力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刑事、行政、企业“三位一体”的合规体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宽松的法治环境。

郑梁梁委员代表民建金华市委会发言

数字化改革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温度

数字化改革是市委确定的五大战略之一。随着数字化改革加速推进,政府管理越来越高效,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群众感受越来越温馨。然而,数字化改革需要政府推进的力度,更需要便民惠企的温度。我们建议:一、数字化改革要重在便捷。不能惠及百姓的数字化,不是真正的数字化,要突出需求导向,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要多做减法文章,通过权力清单减事项、多跨协同减流程、数据贯通减材料,以政府权力的“减”换取老百姓获得感的“加”,同时要坚持方便群众。二、数字化改革要重在实用。要加大推广力度,提升使用率,强化后台管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退出机制,推广一批满意度高的应用,提升一批点击率低的应用,下架一批实用性差的应用。三、数字化改革要重在公平。机会要均等,过程要透明,结果要公平,确保普惠性优惠政策可以无差别享受,竞争性优惠政策客观公正。

金靖委员代表市政协农业界别发言

打开增收新通道撑起共富一片天

共同富裕,短板在“三农”,难点在农民增收。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全省第九,城乡收入比仍未突破2∶1,共富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市,建议做好三篇文章:一、三管齐下拓空间。乡村要振兴,要做好规划留空间、改造旧村腾空间、异地搬迁挪空间这三招。二、品牌赋能促增收。镇域品牌要多造,市场通道要拓宽,充分发挥市场大市、电商大市、物流大市优势,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出去、卖好价,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三、激活主体添动能。要把人引回去、把业兴起来,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财富,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贾旭东委员代表民进金华市委会发言

持续发力做活做优教育“双减”文章

金华勇当“双减”试点先锋,“课后托管”经验走向全国,值得点赞。然而,“双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持续完善。我们建议:一、让学生课后活动乐起来。要让孩子动起来、有选择、走出去,千方百计拓展校内活动空间,想方设法引进课后服务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加强校外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二、让教师心理焦虑减下来。建立课后服务辅导员制度,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三、让学校管理压力轻下来。问责考核要合理,实事求是,分清责任,课后服务薪酬标准要提高,合理界定课后服务支出成本,适当提高薪酬标准,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

陈兴兵委员代表民盟金华市委会发言

乘势而上加快打造宋韵文化金华高地

当下正是全省打造宋韵文化的窗口期,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打造宋韵文化高地,全力助推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为此建议:一、叫响“浙学之源”名号。要实施专项研究工程,重点围绕“婺学”与“浙学”关系,开展重点攻关,解码“双星争华”人文基因,坐实“浙学之源”地位。要打造一个高规格学术论坛,为金华宋韵文化造势圈粉,努力叫响“浙学之源”名号。二、高规格重建丽泽书院。要科学选址、格局大气、内涵丰富,使之可看、可研、可学、可游,打造成金华的文化地标。三、同构八婺宋韵之美。要一起谋划、联体推动,做好宋韵+文创、宋韵+文旅、宋韵+生活等文章,真正让宋韵文化在八婺大地上火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方黎明委员代表农工党金华市委会发言

让城市老人养老更舒心

金华700多万人口中,老年人超过110万,70多万生活在城市社区,八成居家养老。养老是个大问题,政府要想方设法,让老人少纠结、更舒心。一、破解一件难事,让老人“老有所学”。要扩大招生能力,利用闲置场地开设老年大学分校,尽量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多途径解决师资问题,强化数字赋能,建立“空中课堂”,将优质课程云上共享,让更多老人不出家门也能圆“大学梦”。二、做大一个群体,让老人“老有所护”。扩大保姆供给,搭建“保姆超市”,强化政策保障,尽早实施长期护理险制度,减轻雇保姆的负担。三、建好一个阵地,让老人“老有所靠”。配齐养老服务中心,强化日常运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机制。

蓝巍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别发言

让农村居民出行更安全

平安是最大的幸福。要遏制农村道路事故频发现象,让农村居民出行更安全,我们建议:一、道路更合规。要更加重视道路本质安全,新建改建道路,基础建设与安全设施要真正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重点路段要加快规范,提升整治要强化统筹。二、行车更守规。超载超限要铁腕整治,电动自行车要综合整治,排除影响农村出行安全最大的“地雷”。三、人人更知规。大力普及交通法规和典型案例,让交通安全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养老院,让农民朋友更加懂得保护自己。劝导员制度要进村规,通过村规民约,落实网格化劝导制度,将安全志愿者活动延伸到农村。

郑小咪委员代表市政协婺城联络组发言

把社区真正建成百姓幸福家园

社区改造是件大好事,好事要办实。我们认为,未来的社区不仅要有硬件标配,更要有暖心的服务标配,真正让它成为百姓的幸福家园。为此建议:一、多应百姓之需。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居民需求来实施,配足服务功能,在社区改造中,把更多公共性、公益性、自助式的服务配备进去,建构起全生活链的服务体系。二、多减社区之压。让社区回归主责主业,从“围着部门转”变为“围着群众转”,进入事项要立规,精减社区事务,部门工作进社区要立规矩、建清单、严准入;社区力量要配强,适当放宽招考年龄限制,吸引中年人加入社区,更好稳定社区干部这支队伍。三、多尽政府之责。改造要统筹,管理要智能,治理要协同,真正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到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