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可以打增高针吗?”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到医院咨询,想给孩子注射“增高针”。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身高焦虑”带动了“长高需求”,一些家长想让孩子长高,便走上了寻医问药这条路。一些医疗机构打出“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之类的广告语,吸引陷入“身高焦虑”的家长。通过打增高针,有家长一年花费48万元,结果孩子只长高了1厘米。“增高针”利润高,导致产生滥用儿童生长激素的乱象。
据了解,儿童生长激素的全称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畴。所以,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需要使用儿童生长激素。但因为推广“增高针”能获取暴利,一些医疗机构利用家长为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此外,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注射生长激素,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严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长花费大量钱财,得到的却是孩子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的结果,这一乱象亟待予以遏制。规范生长激素的使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医生的培训,避免临床上生长激素滥用、超范围使用。对违规注射生长激素的行为,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要形成合力,依法严惩,还要将监管前置,对那些进行虚假宣传,鼓吹“增高针”神效的医疗机构,及时惩治。
要打好“预防针”,加大科普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避免上了无良医疗机构的当。家长莫因自己的“身高焦虑”害了孩子,还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律。
乱打“增高针”是危险的“拔苗助长”,“增高针神话”就是无良医疗机构以有“身高焦虑”的家长和孩子为猎物,精心铺设好的“长高陷阱”。要保护好未成年人权益,对生长激素滥用乱象要好好治一治了。

-
我国美容仪赛道吸金超5.35亿元 小米集团共投资了4家企业截至目前,我国现存8 4万家美容仪相关企业,超一半企业成立于近三年。从融资披露金额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CosBeauty可思美...
-
行业发展整体保持积极向好的良性态势 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趋势分析8月9日,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编制的《2021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在线上发布。《报告》...
-
否认内幕交易及蹭热点炒作股价 “穷途” 地产商自称没炒作股价聚光灯在皇庭国际(000056 SZ)身上的照射还未结束。8月9日晚间,欲转型半导体行业的地产商皇庭国际在深交所的追问下,拿出了...
-
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水准 房地产业贷款同比增长85.06%近日,嘉兴银行发布《关于董事长变更的说明》显示,根据该行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选举该行行长林斌担任董事长,...
-
中国私募全球化趋势显著 另外资产强势崛起当前,越来越多的私募资本将投资目标投向了我国潜力巨大的各类产业市场。尽管对于全球私募资本的流动外界难以窥其全貌,不过...
-
我国美容仪赛道吸金超5.35亿元 小米集团共投资了4家企业
2021-08-11 09:48:07
-
行业发展整体保持积极向好的良性态势 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趋势分析
2021-08-11 08:53:25
-
否认内幕交易及蹭热点炒作股价 “穷途” 地产商自称没炒作股价
2021-08-10 08:47:55
-
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水准 房地产业贷款同比增长85.06%
2021-08-09 09:13:54
-
中国私募全球化趋势显著 另外资产强势崛起
2021-08-04 08: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