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眯眯眼”事件说起:刻板印象与种族主义必须引起警惕
2021-12-29 16:59:33 来源: 懂球号

近日,知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贴出了一张广告宣传画,引发了中国网民的争议。在宣传画中,一位模特做出“眯眯眼”的造型,这被认为是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因此“三只松鼠”被一些网民认为有“辱华”之嫌。

当事模特后来也公开回应:“我就长这样,长相是父母给的,我眼睛小就不该是中国人了?”对此,网上也有一部分人发起了“反击”,说之前的那些网民“歧视眯眯眼”,并且喊出了“眯眯眼并不丑”的口号,还把这件事上升到了“中国人还不够自信”的高度。

但是,这些人的着眼点其实被带偏了。这件事的核心,不在于“眯眯眼到底丑不丑”上。这件事的核心,在于“我们应不应该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上。

其实,在“三只松鼠”事件发生前,类似的还有“陈漫事件”。在上海的《迪奥与艺术》展览中,艺术家陈漫的作品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该作品中,模特的妆容也让人觉得有丑化中国人之嫌,这位模特本身也是小眼睛。

眯眯眼到底丑不丑,是个审美问题。对于审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存在对与错。但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会用“亚洲人眼睛细小”的刻板印象,来对亚洲人进行事实上的种族歧视。我相信,作为中国的企业,他们不至于胆大到故意辱华。但在陈漫事件发生不久后,“三只松鼠”又推出小眼模特的宣传画,足以证明他们对刻板印象、种族主义一无所知,对社会热点事件不够关注,对网络生态不够了解,公关和宣传团队的知识储备亟待提升。

该模特刻意拉长眼角,已经不是第一次。目的何在?

“眯眯眼”不是美与丑的问题,而是西方的种族主义符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方文化中,把亚洲人和“眯眯眼”联系起来,到底是不是种族歧视?

毫无疑问,是的。这和“眯眯眼”本身美或丑根本无关。因为在西方文化里,这就是一个种族主义的符号。

20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罗默创造了一个名叫“傅满洲”的形象。这是一个瘦高、长胡须、细眼睛、穿着清朝服饰的、阴险奸诈的中国人,是西方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反派人物的代表之一。当时,欧美流行“黄祸论”,认为黄种人会对西方以及基督教文明带来灾难。而傅满洲也就成为了西方对亚洲人进行种族歧视的一个文化符号。“亚洲人眼睛细小”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此。

我们还记得,当年在中国踢球的阿根廷前锋拉维奇,在赛季初拍摄宣传照的时候,做了一个拉眼角的动作,把自己的双眼拉得细长。这个动作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说拉维奇有种族歧视之嫌。但拉维奇在中国踢球时间很长,对中国始终十分友好,主动歧视显然可能性不大。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在南美文化里,许多人认为:“拉眼角”动作象征着亚洲人和亚洲文化,他们不觉得这是一种冒犯。换句话说,他们做出了歧视行为,但不自知。

构不构成冒犯,由被冒犯者决定

可是,我们必须明白:究竟构不构成冒犯和歧视,是由被冒犯者决定,而不是冒犯者决定的。这就好像一位总是出口伤人的人,口口声声说“我就是这样,我说话直,你可能不爱听,但你别介意。”

——我凭什么不介意?

演员郭冬临曾经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他在北京台的春晚主演了一部小品,小品中有一个骗子的形象,操着河南口音。这个小品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觉得这是对河南的地域歧视。

当然,你也可以辩解:“河南方言只是一种方言,表演当中使用怎样的方言都可以。河南人不等于骗子,你生气了,只能证明你自己心里认为河南人都是骗子,你才是歧视河南人的人。”

这种观点完全就是在狡辩,和“眯眯眼不等于丑,你才是歧视眯眯眼的人”是一样的套路。这种逻辑,首先没有考虑被冒犯者的感受,其次转移了矛盾,带偏了舆论,成功地让大家把关注点从“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转移到了“眯眯眼到底丑不丑”上。网民本来在抵制西方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但却被转化成了亚洲人的内斗。

说到这里,我不禁怀疑那些带偏舆论的人:他们到底是真的蠢,还是带着某种目的?这必须引起警惕。

亚裔受到的歧视,在欧美从来不被重视

大家耳熟能详的“黑命贵”运动,如今依然在持续。英超赛场上,每场比赛开球前,裁判都要带着球员们单膝下跪,表达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支持。黑人在历史上饱受歧视和压迫,如今他们在欧美的环境中能够拧成一股绳,作为一个整体去发声,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而亚裔在欧美遭到的歧视不比黑人少,但他们受到的歧视却很少引起关注。

亚洲人互相之间文化差异过大,无法有效地形成共同体,难以组织起来;东亚文化中本分老实的传统,又决定了亚洲人很少加入斗争之中,更多地只是顾及自己的家业,而无暇考虑自己的权益问题。

无论取得了多么高成就的黄种人,都无法避免被歧视。孙兴慜作为英超巨星,也曾被球迷侮辱,有球迷把他称作“卖光碟的”(因为有一些韩国裔人士在英国贩卖盗版光碟,所以部分英国人推而广之,把它扩大为对整个韩国裔的歧视)。为什么对亚裔的歧视无法引起重视?有个在西班牙留学过的朋友,告诉了我另一个原因:他在和政治传播教授讨论这个问题时,教授告诉他:这是因为亚裔和选票无关,因此这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群体无法引起政客和媒体的重视。

此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有许多亚裔人士的身份认同是偏向白人的。这种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香蕉人”,他们长着黄皮肤,但内心却是白色的。香蕉人们为了融入白人社会和白人文化,往往会刻意地让自己变得“比白人还白人”,厌恶并摒弃自己的东方身份,甚至站在白人的立场,对同为黄种人的亚裔大加攻击。可实际上,即使他们这么做,也无法在西方社会里得到被公平对待的权利。

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英超赛场上,常常为了西方国家发生的灾难而在赛前默哀。但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也发生过许多人间惨剧,许多惨剧的始作俑者就是欧美国家。那么,他们可曾为这些国家发生的灾难默哀过?他们漠不关心,毫不知情,甚至连一滴鳄鱼的眼泪也不忍流下。

黑人的文化禁忌,在西方受到普遍了解

但是,黑人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在西方,很少有人敢公开发表对黑人的种族主义言论。而黑人的一些“文化禁忌”,也普遍得到了了解和重视,例如“西瓜问题”和“炸鸡问题”。

在欧美的环境里,我们一定不能把黑人和西瓜联系在一起。这普遍被认为是种族主义行为,也是对黑人的歧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黑人奴隶获得了解放。自由的黑人们种植、出售并自己食用西瓜,并将此作为他们自由的象征。

而南方蓄奴州的白人在输掉战争后,给西瓜加上了另一层象征意义,他们认为,吃西瓜会把手弄脏、瓜皮散落一地,所以它象征着不洁;因为种植西瓜非常容易,所以它象征着懒惰;西瓜作为甜食,没有太多营养价值,因此它象征着幼稚。他们把这个象征意义和黑人联系起来,说黑人不洁、懒惰和幼稚。自此之后,西瓜就成为了对黑人进行歧视的符号之一。

西瓜本身并没有被赋予种族主义的意义,但一些白人会利用西瓜来进行歧视,因此黑人们会对此十分敏感。后来根据一些统计数据,在西瓜的消费者中,黑人的比例明显不足。

此外,“炸鸡”也是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符号之一。曾经有人问一个叫塞尔希奥-加西亚的职业高尔夫球手,会不会和老虎伍兹共进晚餐?加西亚回答:“我们会给他提供炸鸡。”

对此,老虎伍兹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这种评论是错误的、有害的、不恰当的。”

为什么伍兹感觉到被冒犯了?因为伍兹是个黑人,黑人与炸鸡,也是种族主义言论的一个“固定搭配”。

究其原因,还是和当年的黑人奴隶有关。鸡肉长期是美国南方饮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鸡价格便宜,便于饲养,是很好的肉类来源,也是奴隶主给奴隶的主要肉食。而且吃炸鸡必须用手,这被认为不干净,也不符合餐桌礼仪,因此一些白人就把炸鸡和黑人联系起来,对他们赋予廉价、不洁、无礼的刻板印象,从而表达对黑人的蔑视。

如果我们照搬最近国内一些评论家们的说法,把西瓜和炸鸡与种族主义联系起来,都是黑人“不够自信”的结果。但如果在欧美的环境中,这毫无疑问会被认为是种族主义,无可争议。在西方政治正确的环境中,很少有人公开讲:“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黑人的自卑”。他们甚至都不敢这么认为。相较之下,亚洲人在面对对自己的冒犯时,似乎宽容得多,在受到歧视的时候不仅不抗争,反倒转过头来说抗争者“太自卑”。这才是真正的奴颜屈膝,才是真正的自卑行为。

有关亚洲人的政治正确还远远不够

可能有人会说:设置这么多的条条框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你不累吗?政治正确是虚伪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做“圣母”,应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目前从中国的网络生态上看,我们的政治正确不是太过火,而是远远不够。或者说,涉及整个亚洲的政治正确都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也别想得到他人的尊重。

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以及文化背景,国内的网民经常会不自知地发表一些涉及种族主义的言论,还因此觉得新奇和好玩。他们之所以不愿做“圣母”,是因为从贬损他人的过程中能得到病态的快感。但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他身上,被冒犯的是他自己,他又开始表现得出离愤怒。但我们在对待同样事情的时候,要遵循同一套标准。

世界之大,每个个体、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无优劣之分。亚洲人在当今世界上所占据的话语权本就不是最大,必需通过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正确”,来保护自己应得的尊重和权益。但当我们正在努力建立这种政治正确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却不是来自白人,反而是一些外黄内白的“香蕉人”。这些人的思维方式,真的需要好好矫正一下。

刻板印象到底是什么?

最后,我们也必须弄明白,什么叫做“刻板印象”。

有些人认为,负面的刻板印象是错误的,正面的刻板印象就是正确的。比如我们说“山东人个子高”,山东人就不会感到被冒犯,反而会觉得开心。

但事实上,刻板印象就是刻板印象,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是错误的。“山东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有个子高的,也有个子低的。武断地说“山东人个子高”,依然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之举,忽视了每一个个体的情况。

卢卡库作为黑人球员,在曼联踢球期间,曼联球迷曾创作歌曲歌颂他。歌中唱道:“卢卡库有24英寸长的XX,他打进了我们所有的进球”,称赞卢卡库的下体。这首歌是曼联球迷出于对卢卡库的喜爱而创作的,但歌曲让卢卡库本人、曼联俱乐部都觉得十分尴尬。因为这不仅粗俗,还涉及到了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即使歌词中看似是在夸赞卢卡库。这个歌曲也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认为歌词涉嫌种族主义。

说回到开头的“三只松鼠”事件。诚然,模特本人天生就是眼睛小,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说她丑。用外貌这种先天的东西来攻击一个人,是十分低劣的行为。但是,是不是每个中国人、每个亚洲人都是小眼睛?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能看到几个人长着细长的双眼?

将体貌特征符号化,强加在一个民族或人种的身上,进而对其进行或隐性、或显性的侮辱,就是种族主义,无可争辩。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是割裂世界、制造冲突的引线,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予以重视和警惕,必须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各方都受到相关的教育,避免类似“陈漫事件”和“三只松鼠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不是“自我伤害”,只顾着口口声声说:“我们应该更自信”。

关键词: 维奇 卢卡库
责任编辑:zN_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