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超不改善,国足成绩提高是痴人说梦
2022-02-03 21:01:00 来源: 懂球号

一场对战越南1-3的完败,让中国足球人和球迷,愈加对国足的未来担心起来,各种观点纷至沓来。比较主流的有干脆放弃联赛,加大留洋潮,或者重走金元足球路线等等。对比近邻日韩以及欧洲,国家足球队成绩出众的前提是,一定有一个健康稳定的联赛。

脱离了这个定律,任何的干着急,出谋划策和纸上谈判,都是无济于事的空中楼阁。

放弃联赛盲目留洋不是良药,是毒药

日韩球员近年来的大面积留洋,更加刺激了中国足球。尤其是在金元中超退潮,疫情以及让路国家队等因素,联赛无法正常进行之际,“只有批量让中国球员走出去,才能拯救中国足球”的声音再次甚嚣尘上。

让球员留洋,哪怕踢不上比赛,哪怕去水平稍差一些的联赛,中国足球也能显著提高?这样的逻辑毫无道理。先来对比一下日韩留洋球员的实际情况,以2-0战胜中国一战中表现惊艳的伊东纯也来看,效力比利时亨克的他作为主力,本赛季已有23次出场,5球9助攻。

深究一步,他为何能前往亨克效力,依靠的不是这支球队有日资的背景,而是在留洋前伊东纯也表现已相当出色,至少在J联赛是球队进攻端的绝对主力。2018赛季在柏太阳神时,伊东纯也出战34战有6球11助攻,而首个赛季在亨克担任替补后,通过努力他很快就成为绝对主力。

伊东纯也就是日韩留洋球员的缩影。常拿来与韦世豪对比的南野拓实加盟萨尔茨堡前,是大阪樱花的绝对主力,其17岁参加职业联赛,创造了J联赛的最年轻进球纪录。近期刚刚从蔚山现代加盟柏林赫塔的韩国前锋李东俊,本赛季在k联赛出场32次打进11球4助攻。

武磊能加盟西班牙人,也是因为在2018赛季打进27球荣膺中超金靴,打破外籍球员垄断,才得到西班牙人的垂青。

不要怀疑欧洲五大联赛及其他联赛的球探系统,在互联网主导的今天,足球场没有任何秘密。从非洲的一个贫穷落后小国,到美国的地区联赛,只要有球员足够优秀,就会有橄榄枝伸来。

反过来说,球员没实力没能力没适应性,拔苗助长的将其放在欧洲,即使有俱乐部接纳,即使有商业合同赞助,有中资俱乐部伸出援手,结局还是一个样,根本踢不上球,只能当个看客。

前往高水平联赛效力,是提高球员水平的捷径,但不是迷信留洋,盲目助推国脚走出去,就能解决中国足球现阶段问题和矛盾的。健康的留洋程序,一定是有一个稳定规律的联赛体系作为支撑的。

重回金元路线拯救联赛?这是饮鸩止渴

讨论这一问题时,先看看几位曾在中超效力过的大牌外援的言论。如今在马竞踢球的卡拉斯科说:这里是另一种足球,中后场球员不停倒脚进行毫无意义的传球,有时我跑到位置了,球传不到,有时他们将球交给外援就完成任务,然后不再奔跑。

曾在天津泰达效力的前拜仁中锋瓦格纳的观点是:这里和欧洲足球的节奏完全不同,我有时必须回到中后场拿球,才能有更多机会。伊哈洛则希望中国的年轻球员要有更多求胜欲,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激励自己。

这些观点都在戳破一个谎言:就是只要我们能吸引足够多的大牌前来,我们的国产球员和年轻球员就能涨球,提高水平。

在金元中超的十年时间里,中超联赛的观赏度和商业价值提升是不争的事实,可硬币的另一面,我们绝大多数球员在薪水大幅增长之际,足球水平和思维并没有在这种浪潮中,得到质的提升。

金元中超的另一大特点是,疯狂砸钱。曾在江苏苏宁踢球的埃德尔表示:各家俱乐部疯狂的花钱就像是傻瓜一样,但是一无所获。

当外援和国产球员转会费、薪水大涨之际,被迫被拉进这个圈子的中小俱乐部,想要生存就只能咬着牙跟花钱,比如延边富德、比如辽足,比如曾辗转多地的北京人和,最后都只能解散,落个灰飞烟灭。

另外一点,与拥有强大商业价值的英超不同,本就赔本经营的俱乐部金主,一旦看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价值,或者经营上出现问题,这些中超俱乐部,第一时间就被果断割肉,比如大连阿尔滨,比如江苏苏宁,还有天津权健、广州恒大等等。

这些俱乐部造就的联赛虚假繁荣,吹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泡泡,也惠及了不少球员和从业者,但这一切都是无法持续的幻镜,梦醒了之后,最终买单的还是中国足球人。

中超让路国足,这事下回别干了

中超2021赛季两次暂停,5月17日至7月15日,休战近2个月;8月15日至12月12日,暂停近4个月,创造了有史以来的联赛最长暂停纪录。

从4月开始到1月结束的中超,总计进行了不到10个月,却有6个月总计176天都在休息,终极目的就是为国足让路。

对比之下,中国队的成绩如何呢?冲入40强赛后,12强赛的战绩难以令球迷满意。前任主帅李铁也几次埋怨,密集赛程掏空了球员的体能。

与之相对的是,中超球队从7月中旬开始,27天进行了9场比赛,12月12日开始了24天8赛的两个魔鬼赛程,球员疲惫不已,受伤情况常出现。而一些中下游球队,本就阵容单薄,只能被迫轮换,比赛质量下降成为必然,催眠比赛频现。

而同样是在2021年,因为亚冠与中超冲突,足协却拒绝让路,这让参加比赛的中超三强只能以后备梯队参赛。上海海港附加赛就被淘汰,进入小组赛的广州队6战全负,国安则是1平5负,两队创造了中超的最惨纪录。

此前的里皮、斯科拉里、博阿斯、崔龙洙等多位在中超执教的名帅都曾强调亚冠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中国球员与日韩俱乐部直接交手、学习的最好机会。如今在日韩足协为俱乐部亚冠让路之际,我们让亚冠成为鸡肋。

既然让路国足,也无法创造奇迹,不如就遵循规律,先保证联赛的完整性,否则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成为笑柄,真的是得不偿失。

联赛糟糕没观赏性!能有家长送孩子去踢球?

谈到国足成绩差,很多人会条件反射的提到青训、后备力量、足球人口等等。而影响这些因素的最直接条件是什么呢?除了足球氛围外,本国联赛的水平、火热程度至关重要。

甲A联赛初期,全国球市火爆,路边的踢球少年不计其数。包括王大雷、武磊、张琳芃等一批国脚都是在这个阶段走上足球之路。

如今联赛荒废,国足战绩糟糕。家长们看场球还骂着娘,埋怨水平差观赏性不够,电视上播到联赛,停留时间不到30秒就换台,手机有推送过来马上点X,如此情境,家长又怎么有信心和热情让孩子去投身这项运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连年下降,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可以预见,如果未来中国足球的环境没有改善,从事足球运动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少。

迫在眉睫之际,在国足成绩短期内无法提高时,能逐步改善人们认识偏见,及吸引大众关注度的,现阶段有且也只有中超联赛了。

联赛是国家队选拔球员的最基本渠道

与非洲多数国家的特殊情况不同,他们有大批球员出生在欧洲,或在很小时就来到欧洲,接受完整的青训。我们在没有大批留洋球员的现实下,如果再不搞好联赛,国家队就面临根本无人可选的尴尬。

当年米卢执教国家队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奔赴各个城市观看甲A联赛和比赛录像,用他的话说,我选拔的球员必须在联赛中有稳定的出场和发挥,因为国家队每场比赛都很关键,这里不是冒险的地方。

在世界足坛也都是如此,英超、西甲、德甲联赛的火爆和健康持续发展,让三支国家队的人才近年来井喷。前些年意甲的没落,也映射到国家队人选选拔上,如今逐步复苏后,基耶萨这些年轻人涌现,蓝衣军团也在去年拿到欧洲杯冠军。

本赛季中超即使赛程四分五裂,但也涌现出了郭田雨、戴伟浚、王秋明等不少新生代及优秀的年轻球员。徐新在山东的出色发挥,让他成为国足的重要一员。

而正是因为有了联赛的平台,球员才能不断更新换代,年轻人才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相反,若联赛荒废,球员心灰意冷,踢球成了应付差事,无论谁任职国足主帅,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别走弯路错路

世界上本没有捷径,投机取巧的人多了,才留给后人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职业联赛起步较晚的中国足球来说,如今的时代,再也不是那个暂停联赛,搞长期封闭集训闭门造车,就能冲出亚洲的时代了。

日本的职业化起步于1993年,也只比我们早一年而已,从当初实力接近的两支国家队,我们尚能分庭抗礼,到如今无悬念无脸面的完败,差距显而易见。

中国足球目前有很多无解问题,比如如何扩大足球人口,如何挽回差差差到底的口碑,如何不成为痰盂,如何搞好青训等等。

其中一个充分必要条件,还是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搞好联赛,让更多的赞助商支持中超,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关注中超,让更多的球员无后顾之忧的踢好中超,这些因素齐备了,中国足球崛起直至冲进世界杯,只是时间问题。

本来深耕20年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果绞尽脑汁的不走规律路,不但10年内无法实现,可能要等待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责任编辑:zN_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