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女孩丨中国农业大学范瑶函:喜欢足球可以延续多久
2022-02-11 13:31:05 来源: 懂球号

为挚爱之物,你愿意付出多少坚持、多少勇气?

2021年5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女足院赛的半决赛在烟院和生物学院之间展开,最终烟院不敌生物学院。次日,烟院在球队的公众号上发布战报时,除了比赛结果之外,破天荒地为对手阵中的球员范瑶函发布了一篇专访。

那么范瑶函是谁呢?

01丨“喜欢把足球踢好”

范瑶函来自广西桂林,小学课文里那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小学的时候,范瑶函看到学校有人踢球,于是就鼓起勇气主动报名参加,尽管那时候学校只有男足。

刚开始接触足球的几年,大部分时候她都是自己一个人练球或者跟男生一起踢,那几年踢球的女生并不多。初一的时候,路过小学门口,她看到有人在发足球培训班的广告。她说自己喜欢踢球,而且喜欢把足球踢好,所以有机会就主动去争取。

回到家她告诉父母自己要去这个培训班学踢球,从那以后每个周末父母都会去练球的地方接送她。到了初二,学校开始周末补课,时间冲突之下不得不放弃培训班,又回到了之前自己练球的状态。

范瑶函一直以来成绩都算不错,初中高中都是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度过。

02丨“看来你是个优秀的前锋”

2015年,范瑶函看到一个叫“桂林体育圈”的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消息,内容是桂林高中女足正在备战广西中学生运动会,图片上有很多穿着桂林市队球衣的女生在训练。

范瑶函在桂林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女生踢球。

当时正值高二暑假,临近高三,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能不能加入市女足一起训练。范瑶函顺利联系上了市队,第一次训练她就得到了教练的认可。

为了练兵,暑假期间,她们全队被拆分成两个队参加桂林市五人制足球比赛。

“那时候也很开心,因为那个五人制比赛是当地报社举办的,每年都有,也有知名度,能够有一支队伍而且有比赛踢,非常开心。”回想起第一次参加比赛时,范瑶函说。没过多久,在高三开学之前,范瑶函就开始了假期补课,球队的训练只能周末去参加。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2月,比赛终于要开始了。她们代表的桂林市女足要去北海参加为期七天的自治区中运会,也是第一届“千里杯”比赛。

“其实训练踢球也有点耽误学业的,因为心思没有完全放在学习上了。”范瑶函当时正值高三,因为踢球她的成绩一直在下滑,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这种状况下,班主任一开始是反对她请假去参加比赛的。拿不定主意的范瑶函去寻求化学老师(副校长)的意见,老师给她的建议是兴趣与爱好也可以合理发展,他说“踢就放心去踢,回来就全心去学”。

说起化学老师,他向来比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经常在课堂上拿范瑶函爱踢球举例子。

“他点我起来答题的时候都会说‘范瑶函,现在球传到了你脚下,你看看踢得进不?’如果我答对了,他就说‘看来你是个优秀的前锋’,如果没答对,就会说‘可惜踢偏了’。”最终范瑶函如愿参加了自治区的比赛,和球队一起拿到了自治区第三名。

03丨没有球队就创建球队

尽管高三那一年因为踢球,成绩下滑不少,但是凭借高考时的出色发挥,她成功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

图注:范瑶函和北林女足队长由英怡(中农女足组队之初,两人就建立了友谊,也建立起了两支女足之间的友谊)

高中班主任跟她讲过,要好好读书,争取去到好大学读书。范瑶函回想起这些事,忍不住告诫后来人,选大学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好好了解学校的社团氛围、是否有男女足校队、是否有院队。

刚到农大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女足。但是幸运的是那一年她碰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去的那一年刚好有个同学组建了足球社,而我当时主要是想找个队伍踢球,所以尝试能不能组个女足队。”

那一年正好前女足国脚屈珊珊从北师大毕业,到农大当老师。于是范瑶函就找到了她,问她能不能来带队,但是因为人员短缺等各方面的原因,第一年球队没能建立起来。

图注:屈珊珊与范瑶函

当足球社的社长听说了范瑶函想要组建女足之后,他邀请范瑶函加入了足球社,后来足球社给女足的组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没有队伍之前,我和足球社的社长苏航合作,组织一些女生踢球约球。然后我也加入足球社和他们一起组织了第一届新生足球赛。”

大二,随着新生的到来,又凭借着足球队从篮球队挖人的传统艺能,中农大的女足终于初具规模了。

“我组女足之后,遇到了一个大四的打篮球的学姐,她本来更喜欢踢足球,高中时候踢过,但是来农大没有足球队就没有踢了,后来我组了之后她加入进来,然后也推荐了几个篮球队的人。”

女足建立之后,由屈珊珊老师负责带队,每周一和周三训练。

“屈老师最看重的是大家对足球的兴趣和积极性。球队选拔人员没有设置很高的技术门槛,只要喜欢足球、热爱集体都能在球队找到自己位置。在我们队,坚持远远比天赋更为重要。屈老师对我们的唯一要求是全力以赴,每一次比赛都应该对得起自己身上的农大球衣。”

图注:左一范瑶函  右一屈珊珊

从大二开始,范瑶函如愿有了自己在大学的球队,中农大女足出现在了北京市的大学生比赛当中。

04丨“自己争取”

2021年,范瑶函毕业了,她在校的这几年,见证了中农女足一点一滴的进步。

“之前没有女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后继无人,我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位06级女足的学姐,她说她们毕业之后学校就没有人组女足了,那会儿农大女足也很牛的,天天和北京各高校约球。后来我组队之初虽然人不多,但是在之后19级、20、21级的人就变多了。”

范瑶函在足球社的时候就想组织院赛,但当时团队和时机都不具备,最终没有办成。去年足球社来了一个大一学弟,在克服了很多困难的情况下联合女足和足球社举办了院赛。这让范瑶函终于在毕业之前参加了学校的第一届女足赛事。

从范瑶函开始接触足球起,就没有一个好的足球环境,小学的时候,学校的男足在桂林市已经十连冠了,但是女足却连一支队伍都没有。范瑶函一直到2015年加入市队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球队。

图注:2019年,在范瑶函的提议下,几个队友一起去四川乐山开展乡村足球发展调研

很长时间里只能自己一个人练球的她很珍视能有一支让自己有所归属的球队,或许这也是她在农大读书期间不遗余力地为组建球队付出的原因。

现在踢球的环境一点点变好了,不管是家乡桂林还是中国农业大学,她相信那些妹妹们踢球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一起踢球的同伴也会变多。

“有一个组织很重要,和男生踢球的女生还是孤独的。有了女生自己的队伍,女生踢得再差都不会被嫌弃,但是和男生踢,可能就会有很多的限制。”

“女足队伍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竞技水平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她们一个环境,可以自由、独立、公平地享受足球这项运动。比如现在我们招新,只要感兴趣的女生都可以和我们一起训练。但是如果没有足球队的话,一个想踢球的女生可能需要很多勇气或者很多尝试才可以有机会踢球。”

“我们校队的群叫‘CAU女足family’,而不是叫校队群之类的,意思就是这里是女足的大家庭,大家都是家庭里的一份子,大家都平等地享受足球的乐趣,也共同为球队做出贡献。”

范瑶函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争取”,她说“机会是个好东西”。“我小学踢球、上足球课、去俱乐部、去市队、去建女足,都是自己去争取的。如果有这个环境,我也不好说我会不会踢得更好,但是正因为是自己亲手创造的,所以我更加倍珍惜。”

告别了大学足球,范瑶函即将走进新的人生阶段。每年过年回家,她都会去桂林一家乐部帮忙,那里的教练正是她高中加入市队时候的教练。她还考了D级教练员证,未来想去杭州发展,做翻译类的工作,如果可能的话她想在工作之余做一份足球相关的兼职。

她理想的工作是做足球相关的翻译,但是目前还没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她说慢慢来。

我们喜欢的、想要的东西与我们所能得到的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但是十几年的坚持当中,总会有零星的机会浮现,喜欢的话,去争取,去亲手创造,去珍惜。

因为争取每一次机会,校园足球的一点点契机,给范瑶函的青春制造了未曾设想的惊喜。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什么是少年心,少年心或许就是喜欢,是我喜欢的我就要争取。

——END——

文字:苟旭辉

图片:范瑶函

责编:胡卉忻

关键词: 中国 中国女足
责任编辑:zN_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