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青训?还是先把青训的这个理念先搞懂吧
2022-02-14 13:21:00 来源: 懂球号

连续输给日本和越南,再次不厌其烦地说明了青训的基石作用。

这两个对手都是在青训上下了大力气的。日本青训不必多说,越南虽然起步晚,从嘉莱黄英学院成立起算,其青训步入正轨(相对的)也就是十年多的时间,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越南从当年的亚洲鱼腩杀进了十二强行列,还把曾经无法战胜的中国男足打得溃不成军。

两场失利也彻底宣告,长期集训、归化外籍球员,以及所谓的“集训队”,都是旁门左道。除了踏踏实实地发展青训,不会再有其他任何途径,更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

实际上,对于青训的作用,足协及有关方面也不是不知道,几乎每一份有关足球发展的报告、文件,都会有“大力发展青训”之类的字眼。

然而足协对于青训的认知,也只限于“政治正确”的层面——青训的重要性在报告里必须提,不然报告无法过关,还会带来舆论压力。

对于稍微深层次一些的内容,比如青训如何开展、体系如何建设,哪怕是最基础的理念,足协以及有关方面都存在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这四个字绝不夸张。中国足球所谓职业化已经快30年了,但凡有一半的时间像越南这样发展青训,别的不敢说,保住亚洲一、二流分水岭的位置应该没问题。可30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大踏步地倒退,这不是认知障碍又是什么?

所以,要搞青训,首先得把青训建设的理念搞清楚,理念搞不清,青训搞了也是胡搞。

一方面,青训是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所担负的的责任不只是培育学术、技能类人才,发掘、培养体育领域的人才同样是其职责之一。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美国,其运动员均来自于学校体系。学校充足的造血能力,使得职业体育联盟根本就不需要耗费精力和财力去搞青训以及梯队建设,靠着选秀和球员交易便可实现球队的更新换代以及可持续发展。

日本、韩国的体育教育同样可圈可点。在足球层面,两国都将足球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体系中,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想踢球,那么除了球衣、球鞋等必要的装备花费,在18岁以前都能够以“零开支”的方式接受足球训练。

其中日本社会上还有多如牛毛的青训中心,而这种私人办学性质的青训中心,绝大部分是免费教学,这是其青训体系以及整个教育体系运转成熟的直观体现。

起步较晚的越南青训,也效仿日本在国内各地建立了青训中心。虽说这些青训中心大部分水平一般,成材率很低,越南相对优秀的球员大部分出自于嘉莱黄英等足球学院,这与我国从足校再到职业队的培养模式差不多。

但是,大量的青训中心却着实提高了越南的足球人口基数,也为高水平的足球学院挑选出优质生源,从而带动整体水平的进步。

如果将青训与教育割裂,至少在东亚地区是不明智的,因为家长送孩子踢球(或其他运动),等于是在赌博,没有足够的筹码根本不敢压注。

而将青训纳入教育体系,则给家长和学生留出了极大的可选择空间。孩子若是有天赋,可以试着继续发展;若是没有天赋,也能及时调转方向,将足球作为一个爱好、一种锻炼手段、一种成长方式,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退一步讲,不考虑对足球人才的需求,青训也应该进入教育体系。因为体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既然是教育,那么适龄学生便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家庭经济状况等等,绝对不能成为阻碍其接受教育的障碍。

所以,做青训的第一步,是要树立正确的定位认知——青训不只属于足球,更应属于国民教育的序列。

另一方面,青训是各方参与者责权利的有机统一。青训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相比一线队,需要投入的财力不算大,但投入的精力却不算小,而且见效慢甚至不见效,是投资人不太愿意涉足的领域。

但是青训却离不开俱乐部。校园足球的职能主要是扩大足球人口基数、遴选人才,球员技战术能力的提升则需要俱乐部来完成。

比如日本学生如果想成为职业球员,那么在高中毕业之后就要寻找俱乐部接受训练,大学毕业生成为职业球员的数量相当少;而韩国则是强制性要求只有大学生才能进入职业球队。

就这么4年的差距,让韩国足球在2000年之后一直落后于日本,直到开启海外培养计划以及俱乐部梯队建设之后,才算逐渐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

调整联赛政策及青训体系后,韩国梯队成绩进步明显

所以,对于需要投财力、投人力而且见效慢的青训,在制度上必须保证足够的优惠政策。欧足联制定《财政公平法案》时,专门围绕青训支出做了豁免规定,鼓励俱乐部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向青训倾斜,甚至对于一些豪门球队利用年轻球员平账的做法也睁只眼闭只眼。

正是从《财政公平法案》公布开始,豪门球队自产的“太子”越来越多,多特蒙德、摩纳哥、本菲卡等重视青训的俱乐部,无论成绩还是收益都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对于小球队,更应该制定政策让青训变成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英足总每年都向众多小球会划拨专项培训资金,由这些小球队按照英足总制作的教学训练课件,向所在辖区的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足球基础技能培训服务。

如此一来,既能巩固青训基础,也能让小球会通过青训为自己创造收入。这些小球会在开展青训的过程中,还把球员的成长数据录入到英足总的“国家DNA”数据库中,供英足总及时、详细地掌握球员的成长情况。

英足总的“国家DNA”计划搞了没几年,英格兰的国际大赛成绩便有了实质性进步,这再一次说明,只要在青训上下足功夫,成效自然会有。

此外,英足总还专门针对小球会举办青年足总杯等杯赛赛事,尽量为这些小球会增加比赛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英足总早已放弃了英超联赛的转播分成,也没有打着“去泡沫、扶持青训”的旗号收取引援调节费,每年从政府部门获得的补助也刚刚超过1000万英镑,且绝大部分是只能用于校园足球建设的专项资金。

但英足总就是靠着自身的运营,硬是为庞大的低级别、业余联赛的运行以及庞大的青训体系提供了足够保障。

所以,想搞好青训,必须把各方的责权利理顺,特别要照顾、保障青训主体的利益。仅靠行政命令要求俱乐部建立梯队、强调“公益性”,却连最基本的青训保障金都无法落实,总之就是把责任推给俱乐部,好处留给自己,这样能把青训搞好才怪。

当然,青训的理念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对于青训的看法、观点也有很多种。譬如有欧美青训珠玉在前,日本足协却没有全盘复制,而是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也同样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但无论怎样看待,都不能把青训作为“政绩工程”、“公益事业”。如果连最根本性的理念都存在问题,那么中国足球必然还是向“接下来没人输”的方向迈进,不会再有任何希望。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