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为何最懂中国足球?哥离开江湖,但江湖永远有哥的传说
2022-02-21 19:21:01 来源: 懂球号

更多精彩足球原创文章,请关注作者懂球帝号!

20年前,中国足球水平虽然算不上亚洲一流水平,但也可以与世界一流球队战一战,踢出我们的足球特点与精神风貌,走出一批优秀球员,比如孙继海、杨晨、范志毅等。正是基于良好的足球基础,也吸引许多商界大佬加入,纷纷建立了自家俱乐部。其中王健林的大连万达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令人惋惜的是,董事长王健林为了抗议黑哨,选择永久退出中国足坛。

彼时,中国足球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大量社会资本涌入足球领域。王健林也特别喜爱足球运动,军人出身的他喜欢球队发挥出敢打敢拼的劲头,多次像个主教练一样在更衣室为球队作赛前动员。“不要以为两球领先就放松了,下半场继续压着打,放开了打。”“甲A联赛没有什么温良恭俭让”这些令人血气翻涌的激励让大连万达取得不错的成绩。随着王健林退出足坛,关于足球许多定论也一一应验。真实演绎了“哥虽然离开江湖,但江湖永远有哥的传说。”

“鉴于中国足球的现状,足球怎么搞都搞不好。”不管这是不是气话,它都成为了中国足球过去20年的真实写照。本来随着资本涌入,对于大力普及足球,增强全民参与度是非常好的条件,可王健林明显看到背后诸多弊病,资本非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深深腐蚀足球领域。下至球员,上至管理层,可能这就是王健林看到的真相。球员坏了再换掉就行,可经济环境变得糟糕,岂一人之力能够改变。

“俱乐部自行组织运营联赛,足协进行管理监督”这是王健林的另一个观点,当时他还号召其他俱乐部一起向足协申请,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怕得罪。王健林的意思是俱乐部交一定的会费,自行组织联赛,管理自身的青训、收支、赞助等,国家队用人时可以在俱乐部抽取。可是,我们看到俱乐部越来越失声,最后完全听从于足协,最终在经济形势与疫情冲击下,许多俱乐部濒临解散。外面的金主们不愿进入国内足球,而去赞助国外俱乐部。

“青少年训练是足球人才基础,别的国家从60万人中选11个球员,我们是从1万人中”20年前的王健林清醒的看到了如今的惨状,场上无猛将,场下无备员,足球人才严重枯竭,纵然现在进行改善,我们也是在十几年后才会看到效果。王健林虽然退出足坛,但因为热爱

足球事业,他每年还会投入几千万欧元资助12至14岁的孩子出国训练,希望能培养出一些人才。

其实,王健林20年前的语言并非多么神明。足球发展有客观规律,现代化足球模式中,管理层、俱乐部、联赛机制、球员素质、青训基础等都会影响足球公平公正的竞技与发展环境。王健林运营一家足球俱乐部,能够清醒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才有那样的结论。我们不仅看到他作为企业家的远见,还有对足球的满腔热情与深深无奈。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