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土首发逼平沙特,李霄鹏应该值得更多的掌声和信任
2022-03-25 10:09:31 来源: 懂球号

一场1-1的结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大部分球迷朋友眼中,这可能是一个尚可接受的结果,但很可能是一个不能接受的过程。全场比赛,国足完全处于场上形势的下风,控球率只有26%,射门数更是只有可怜的两次。

刨除掉点球点上的射门,国足在比赛进程中只有1脚射门,而且还没有射正。

所以在比赛结束之后,球员们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李霄鹏依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不过虽然期间缔造了1-3不敌越南的耻辱性结果,但接手国家队之后,李霄鹏在战术上还是呈现出了相当扎实的一面。

对阵沙特的这场比赛,李霄鹏如媒体所料,排出了三后卫阵型。

说是三后卫阵型,其实并不教条,因为李霄鹏并没有排出三名中卫+两名翼卫的经典配置,左翼卫选择了刘洋,而在右翼卫的位置上,他选择了高准翼这位中卫出身,拥有中卫身板的年轻球员。

在后卫线身前,左路派上了拥有速度元素的刘彬彬,右路则派上了只剩技术功底的老将蒿俊闵。

所以从这个首发布置上,刘洋+刘彬彬,高准翼+蒿俊闵,李霄鹏的战术就显得很有意思,左、右两路的攻防思路截然不同。

而在比赛中,也呈现出了这种布置想要达到的战术效果。

比赛第7分钟,中国队完成了这样一次进攻推进:

张玉宁拿下一点,蒿俊闵在他身边拿下二点后,直接交给左路快速插上的刘彬彬,中国队由此推进到前场,最终刘彬彬的传中被对手破坏。

整个过程中,刘彬彬显然不够冷静,在门前并无足够包抄力量,自己也没有完全吃掉对手的情况下,强行送出了一脚质量不佳的传中,但是整个推进过程中,国足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

张玉宁提供前场支点效果,而在张玉宁的掩护下,对抗不佳的蒿俊闵通过内收获得空间,从而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刘彬彬在弱侧用速度完成推进。

如果刘彬彬冷静一点,中国队的阵型将随之压上,刘洋应该会前插辅助,进而形成左路强侧,右路弱侧的进攻态势。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转换思路。

然而可惜的是,这一幕并没有经常发生。

这一战术想要继续打成,关键的一点在于蒿俊闵不能承担太多的防守职责,他名义上是541阵型里的右边前卫,但他必须在转换过程中尽量靠近张玉宁,为后者吸引一点防守注意的同时,接应张玉宁对抗下来的二点球,进而连接左侧的刘彬彬。

李霄鹏之所以选择用年轻的、中卫出身的高准翼来代打右翼卫,应该就是想让他尽量在蒿俊闵不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与其他队友完成右路的防守职责,然而实际比赛中,右路频频吃紧,蒿俊闵还是要经常回防右路。

这应该就是李霄鹏在赛后点名高准翼的原因:“特别是小高,今天的表现还是稍微的弱一点。”

蒿俊闵频频拉回右路,张玉宁就需要独自在前场中路作业,二点球的争夺也少了一枚棋子,刘彬彬和蒿俊闵彻底变成541中的两个边前卫,计划中的守转攻也就无法展开了。

前场无法用进攻或推进释放压力,后卫线上就没办法得到喘息空间,于是沙特的进攻随着时间的推进愈发凌厉,30分钟后更是频频杀进两肋:

最终在这次右肋被打穿之后的角球防守中,国足丢分:

计划受挫、表现不佳、比分落后,李霄鹏在中场休息时实际上面临着是否要大改战术的难题,但半场回来,他只是用戴伟浚对位换下了蒿俊闵。

这是战术层面沿用上半场的体系,利用球员能力和特点,适当加强进攻的思路。

相较于蒿俊闵,戴伟浚速度、频率更快,转身也更为灵活,而且一来年轻,二来替补登场,即便需要继续帮助高准翼,也能有更多的余力和体能来帮助张玉宁。

于是下半场一上来,戴伟浚再次联系到了刘彬彬:

而且他自己也能提供速度元素,从右路帮助国足推进到前场:

这是战术任务艰巨的张玉宁,能够一直坚持到75分钟区间的关键。

当然了,在75分钟到来之前,实力强大的沙特也利用国足逐渐可以打到前场,但三线之间距离保持不佳的问题,打出了多次威胁,一度距离打进第二球也非常接近。

在五后卫、门将门柱和国足球员堵枪眼的帮助下,国足才将0-1的比分保持到了75分钟:

75分钟区间,李霄鹏才在真正意义上加强了进攻。

虽然还是对位换人,但以跑动和前插能力见长的金敬道替补登场,这意味着国足在中锋、两翼之外,中场端也开始有人手参与进攻。

而且,正是金敬道在右肋的前插,换来了朱辰杰扳平比分的点球:

最终,1-1的比分保持到了全场。

纵观整场比赛,李霄鹏有几点做得非常好。

始终坚持前场有支点型球员。张玉宁和于大宝的作用与效果无论大小,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给对手中后卫提供对抗压力的类型,这是主打防守反击,而且使用五后卫球队必须要具备的点位。

始终寻找办法建立支点-技术-速度的联系。虽然期间被沙特的进攻和进球打断,但这一守转攻思路是李霄鹏始终在努力建立的,期间没能做到,很大程度上要把责任分给球员,对于十二强赛来说,蒿俊闵的年龄确实是不适合了。

始终以稳妥的方式加强进攻。荣誉之战半场落后,有些教练会选择孤注一掷,但比赛还有45分钟,以国足的实力是无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主导节奏和强度的,所以先后换上戴伟浚、高天意,都是为了尽量帮助张玉宁坚持下去,75分钟才开始真正意义加强进攻力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最后一点恰恰是最关键的。

目前对于中国足球的定位,最为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国足的真实实力和外界认为的名义实力有很大的差距。在外界看来,国足可以输给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强队,但在阿曼这样的球队身上表现应该更好,而且绝不能输给越南。

但实际上,四十强赛阶段,国足最后以四连胜的成绩才拿到了第九名(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越南则是第十一名。

第九名在首回合3-2险胜,次回合1-3不敌第十一名,这个成绩非常正常。

而从球员层面上来说,也是如此。

即便有归化球员的加持,国足也是无法同时做到让攻防两端都能发挥出色的。在后场,没有优秀中后卫和后腰的我们,不具备在两侧同时布置进攻型边后卫的资本,这意味着想要先不输球,必须要想尽办法组建三后卫。

李铁带队期间,前两轮输给日、澳,很显然犯了对比赛强度认知不清的错误,3-2险胜越南,自觉实力出众的国足在四后卫的基础上使用了王燊超和王刚。从2-3不敌沙特开始,11月连平阿曼和澳大利亚,李铁先是直接摆出五后卫,之后都在四后卫体系里融入了三后卫元素,用张琳芃打右后卫。

刨除掉归化球员带来的争议,这三场比赛恰恰也是对李铁战术批评最少的时候。

然而李霄鹏和李铁的不同之处在于,李霄鹏在防守端的思路更为清晰,李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用体能和对抗硬撑。

李霄鹏接手之后,对阵日本队,在四后卫的基础上,利用王燊超和蒿俊闵的位置变化,以不同方式构筑五后卫,尝试以此克制伊东纯也带来的防守难题:

可惜还是被对手在这一路打出点球机会。

对阵沙特,则是直接摆出五后卫防线的基础上,利用球员的不同特点,比如中卫打翼卫,边路球员内收,尝试搭建左攻右守的不对称结构,尝试以此来给对手制造压力。

这都是很不错的思路,但球员能力很可能无法彻底贯彻这样的防守和转换布置。

当然了,最终只换来了一个平局的结果。

从战意上来说,赛前就已确定晋级的沙特虽然主力尽出,但注定没有打出他们的最高强度,不过在李霄鹏这边,他在非主场也给出了一套全本土球员的首发阵容作为回应。

所以,这个平局结果依然能见功底。

李霄鹏的优点,体现在他在防守端和守转攻的布置上,而他的弱点,很有可能就是在对阵越南这种需要以进攻端带动球队的场合,没有他以弱者自居时那么自如。

和李铁相比,李霄鹏所处的环境其实更为恶劣。

中途接手,没有时间来充分灌输自己的战术意图;王牌尽失,归化球员始终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舆论压力较大,并没有一个安静的备战环境。

赛后被问到明年本土亚洲杯的相关问题,李霄鹏没有给出明确回复,但在球员层面,本届世预赛结束之后,80后球员就基本将退出历史舞台,届时实力最弱的90后就将全面接替国足各个位置。

低谷还在前方,还是继续信任在防守端更有建树的李霄鹏为好。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