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2023年1-5月共监测到有关医美消费维权舆情信息90769条,其中,有关营销宣传问题信息32029条,占比35.3%;有关医疗资质问题信息30021条,占比33.1%;有关医疗质量问题信息28259条,占比31.1%;其他问题信息460条,占比0.5%。舆情数据反映,医美消费问题主要涉及机构人员资质、虚假宣传、药品器械资质、医疗效果不佳、维权举证难等五个方面。医美项目中,注射和吸脂手术类项目的消费舆情最为突出。
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与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慎重选择医美消费,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医美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在医美消费之前,消费者应充分了解医美相关知识,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要把自身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与专业人员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医美消费的风险性与禁忌事项,慎重选择,不要忽视存在的风险性。
理性看待广告宣传,谨防掉进消费陷阱。近年来,夸大医美效果、发布涉嫌违法医美广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个人体质不同,医美效果会存在差异,对医美机构利用患者形象所做的医美效果宣传,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学会辨别,避免掉进虚假医美广告的消费陷阱。
仔细查看医疗资质,拒绝不良机构。医疗美容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不同,必须具备卫健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供服务。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可以登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信息进行核实,避免接受不具备相应资质或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或使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或备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此外,北京市消协还指出,要认真签订服务合同,尽量使用示范文本;保留好合同及消费凭证,依法理性维权。除保存服务合同外,消费者还可以向美容医疗机构索要服务项目所用肉毒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及假体等填充材料及其他高净值药械产品的合格证、溯源码等资料。注意留存接受服务前后的对比照片、费用支出凭据、签名文书等相关材料,不在空白或有留白的文书中签名。如发生消费争议,消费者应及时与医美机构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协组织或卫健部门投诉,或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 林子
校对 柳宝庆

-
重庆忠县一货车货物突发倾斜致2人被困 经抢救无效死亡央视网消息:据“忠县应急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4日21时许,重庆
-
【环球财经】新交所证券市场将上市结构性凭证新加坡交易所证券市场15日宣布推出结构性凭证,并将于2023年8月30日上
-
【环球财经】二季度汉堡港集装箱运量降幅收窄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影响,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
-
微盟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至12.1亿元 亏损收窄55.2%微盟集团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12 1亿元,同比增长34 5%;毛利同比增长36
-
海南航空上榜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2023年上半年最准点航司”据了解,在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最准点
-
重庆忠县一货车货物突发倾斜致2人被困 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3-08-15 21:56:10
-
【环球财经】新交所证券市场将上市结构性凭证
2023-08-15 21:56:48
-
【环球财经】二季度汉堡港集装箱运量降幅收窄
2023-08-15 21:47:25
-
微盟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至12.1亿元 亏损收窄55.2%
2023-08-15 20:52:48
-
海南航空上榜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2023年上半年最准点航司”
2023-08-15 20: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