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采耳”不当可危及生命没事儿别瞎掏耳朵
耳屎会越掏越多吗?掏耳不当可损伤听力甚至掏出生命危险?没错,这些是真的。曾经见过一个老年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有一次洗澡用棉签掏耳朵后罹患坏死性外耳道炎,引起了面神经麻痹(面瘫)、颅内感染,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数次大手术才挽救生命,但一侧听力永久丧失,面神经也牺牲掉了。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掏耳朵的知识。
耳屎里面都有啥成分?
我们常说的耳屎也就是耳垢,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至9%的胆固醇组成。
我们俗话说的“湿耳”“干耳”,其实是因为皮脂腺分泌的不同而决定的,“干耳”的耳屎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湿耳”的油性耳屎更易积在耳道里。我们国人中只有4%-7%是所谓的“湿耳”,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并非疾病状态。
掏耳朵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耳屎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音和自洁等作用。一般情况外耳道会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及自洁作用,我们就不要掏耳朵了。但是很多人都习惯于自己瞎掏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可真的不小: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使就诊时清理的难度加大。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尤其是有些人迷信采耳足疗店,殊不知其消毒不正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我们门诊接诊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日益增加,大部分与外出不正规采耳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些患者喜欢掏耳后用各种药水滴入耳道美其名曰杀菌,这样做也会破坏正常的皮肤屏障从而有可能导致外耳道湿疹,越来越痒导致其他的继发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耳屎真的会越挖越多,经常挖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如何正确地“掏耳朵”?
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如果耳屎量大造成了耳闷胀感或其导致了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请求专业帮助。
一般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我们临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临床上,诸如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
有对于诸如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建议切莫自行掏耳,务必到医院就诊!
小小耳屎大有乾坤,放下手里的棉签,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处理。
文/张玉洁(北京老年医院)

-
动辄要花上万元 种牙到底有多贵?牙齿断裂、牙齿松动、牙齿缺失怎么办?上医院种口牙吧,但当你拿到价格单时,会明白什么叫年轻时在牙齿上犯的错,终须加倍来偿...
-
骑手跑腿买7道菜仅1道是正品 已停止该配送员服务资格骑手跑腿买7道菜仅一道是正品一事引发关注。3月22日,饿了么回应称,平台已联系消费者提供先行赔付,已停止该配送员的服务资...
-
会员消费竟然比非会员还要贵?这些互联网企业被曝“杀熟”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者一方面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陷阱。从旅行平台、电商平...
-
新兴行业诉求增长 生鲜食品、网上订餐问题突出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电话、传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21...
-
最牛天使投资人 5000亿白马股遭大减持4日,恰逢A股罕见大跌,扎心的消息又出来:减持王又出手了!传奇大佬龚虹嘉刚刚宣布,减持安防龙头股海康威视1 13亿股占公司...
-
动辄要花上万元 种牙到底有多贵?
2021-03-30 08:22:44
-
骑手跑腿买7道菜仅1道是正品 已停止该配送员服务资格
2021-03-23 08:45:44
-
会员消费竟然比非会员还要贵?这些互联网企业被曝“杀熟”
2021-03-18 08:43:54
-
新兴行业诉求增长 生鲜食品、网上订餐问题突出
2021-03-17 08:25:03
-
最牛天使投资人 5000亿白马股遭大减持
2021-03-05 08: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