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张碧晨左耳失聪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其本人回应,是因为用了一个弹簧掏耳勺没控制好力度,因此把鼓膜捅破了。
经常掏耳朵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不论掏耳朵还是采耳,都有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轻则引发外耳道炎,重则导致听力减退,甚至还有人因为掏耳朵引发颅内感染。
耳屎的学名叫做耵聍(dīngníng),是由人体外耳道外端软骨部皮肤上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出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蜡纸样分泌物,夹杂着脱落的皮屑和毛发,还有细菌、灰尘和进入外耳道的水渍等形成的混合物。
常因名字被误解的耵聍其实是耳朵的天然保护伞,有很多好处:
对耳朵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洁防尘的作用;
儿童的鼓膜比较脆弱,耵聍能减轻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保护听力;
耵聍是弱酸性物质,会发出虫子不喜欢的气味,阻止小虫等飞入。
正常情况下,耵聍不会在耳朵里过多堆积,头部活动、咳嗽、咀嚼等动作都能帮助它们顺势滚出耳道,因此,一般不需要我们亲自去掏。
令人上瘾的“采耳”有风险:
1.工具消毒不彻底造成交叉感染
采耳工具不像医院的专业工具一样进行消毒处理,很容易将真菌或霉菌带入耳道内。如果霉菌长在鼓膜上,还可引起听力减退及耳鸣。
2.损伤外耳道或鼓膜
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形成疖肿或鼓膜穿孔,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3.刺激外耳道皮肤
反复掏耳朵容易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角质层肿胀或长期慢性充血,更利于细菌生长。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陈志凌主任介绍,在门诊中碰到不少反复耳闷或耳痒的病人,几乎都有采耳史,检查后发现大多是外耳道真菌感染,就像是“长在耳朵里的脚气”。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耵聍呢?
1.正常情况下,耳朵有“自洁”功能,随着每次说话、咀嚼能够向外移动,自行掉落。如果觉得耳朵痒,可以洗干净手之后在耳廓或者外耳道轻抠两下。
2.如果是湿湿的油耳朵,可以去医院让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帮你掏,千万不要用棉签、木棍、挖耳勺等使劲戳耳朵。
3.如果出现听不清声音、耳朵有闷胀感或耳朵进水后疼痛等症状,有可能是已经耵聍栓塞,需要及时就医。

-
每日精选:网易发布2021年ESG报告 三年研发投入达329亿元过去三年,网易研发投入达329亿元。截至2021年底,网易研发人员已超过1 5万人,覆盖自研引擎、人工智能、AR、VR、云游戏、区...
-
播报:年内险企补血图鉴:“自我补血”模式频上演2022年以来,有13家险企对外披露增资扩股计划,包括中银三星人寿、国寿财险、中荷人寿等,拟增资扩股总额339 38亿元。年内也...
-
-
-
热头条丨【环球财经】美国经济数据构成利空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30日均下跌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53 88点,收于30775 43点,跌幅为0 8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33...
-
每日精选:网易发布2021年ESG报告 三年研发投入达329亿元
2022-07-01 09:38:07
-
播报:年内险企补血图鉴:“自我补血”模式频上演
2022-07-01 08:25:38
-
当前快看:【读研报】华泰证券:7月关注六大焦点问题
2022-07-01 08:30:33
-
世界信息:【读研报】中信证券: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2022-07-01 08:40:43
-
热头条丨【环球财经】美国经济数据构成利空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30日均下跌
2022-07-01 08:40:08